查看原文
其他

被摊平的教育——请继续前行!

赵广开 学术之路 2021-09-16

本文的标题起的并不是很好,这很大程度上是本文想呈现两个主题引发的。本文首先会呈现共享教育背景下的学习现状,然后会反思一下为啥有的人从中获益,大部分人依旧成为过客。

被摊平的教育

近期有不少的年度总结文章刷屏,特别是跨年演讲的主题文章引发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一部分人对这些文章嗤之以鼻,一部分人对这些分析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们走到2019年的尽头时,大部分人的朋友圈依旧如2018年的总结与寄语一样,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究竟哪些人错了呢?

我的答案是——共享教育正在加速摊平社会的教育水准,中上等知识群体成为受害者,中下等知识群体成为受益者,对中等、底层、上等知识群体影响不大。

不知道身处这个时代的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学弟学妹们越来越优秀了,如果你中间有1-2年没有按照正常的流程往前走,那么你有种被碾压的感觉,发现自己处处不如竞争者。这时你大致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赶快补充知识,争取早日达到学弟学妹们的水平;一个是赶快加速推进,让自己不与他们处于同一赛道。这两类人选择的朋友圈大致是这样的“前者经常呈现积极向上的学习姿态,但是其内心是非常挣扎的;后者不定时的感慨一下生活,勉励后来者努力加油。”

不可否认,2018年知识付费以及转发朋友圈免费获取资料异常火热,整个朋友圈都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学生群体,各种外语学习类、读书类打卡活动异常活跃,就连那些平时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都开启了每日打卡模式,看着他们的朋友圈你不时的会陷入一种恐慌的状态——我好久没有读书了,我几年没有学习外语了,我的专业知识都忘记了......于是自己不自觉的加入到这一系列活动中,也开启自己的打卡学习状态。

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在朋友圈不时的冒出——碎片化学习都是骗人的,某某某就是一个传销分子......此时的你又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想想也是啊,自己努力学习3+3+4+4=14+年的英语难道会因为打卡一周有显著提升,而是自己也知道所谓的那些打卡不少时候是为了免费获取那些学习资料或者是为了退学费,自己怎么被这区区的99块钱绑架了,每天睡觉之前盯着手机半小时完成任务,还要发自己讨厌的朋友圈。这个社会怎么了?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近些年来,慕课教育平台异常的多,优质课程异常的多,如果再加上各种付费知识平台,那更是多,仅某知识付费平台的APP用户量就多达3000万大关。这对于处于知识顶层的人或许有影响,不过影响不大,毕竟他们已经找到自己的核心角色定位——发核心期刊论文、外出讲座、给本科生讲课。这足够让他们受到大家的尊敬以及过上比较好的生活,部分人还加入了知识付费的大军,收获颇丰。对于底层的知识群体以及半文盲状态的群体,这些东西与他们的生活太遥远,自己既不想学也学不会,偶尔出现几个先进的代表,自己给他们点个赞即可。

这样就剩下中等知识群体了,我们将这部分群体分为中下等、中等、中上等。在原有的社会阶层中,中上等群体本来是会有比较的命运归属的,只要他们在努力一下就可以步入上等社会,收获事业的巨大成功;而处于中下等阶层的知识分子他们内心饱受折磨,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的命运不佳,饱受教育资源匮乏的折磨,在原有社会想要上一个阶层需要付出异常的艰辛与努力。当然中等阶层的知识分子相对比较幸运,他们往往不强求自己非得名留青史,而是选择泰然处之,选择一个比较中等的职业,加上自己的勤勤恳恳与长期耕耘,还是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收获的。

那么教育共享如何让这些知识群体的命运发生变化呢?我们认为其中的核心关键在于共享教育资源的:便捷获取性、高度总结性以及广泛传播性。

首先是便捷获取性。随着大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部分先行者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他们对技术革新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这样各种知识共享平台以及付费平台的技术服务水准最近2年得到了显著提升,让我们获取知识更加便捷,学习知识更加人性化。仅仅以直播与快速播放为例,直播打通了地理以及人数的限制,让我们身处海南可以同步收听到北京的讲座;而快速播放功能的全面上线,让不同学习层次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选择学习的速度。

其次是高度总结性。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刷屏,里面就涉及到成都七中的教师必须提升效率。而直播等新形式的知识传播途径对知识的高度总结性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楚相关内容,而且要有出彩的地方。在这方面付费课程更是如此,据某知识付费节目介绍,录制一起30分钟内的听书节目,需要几个老师付出几百个小时的时间。作为另一端的我们,如果知识输出端的教育资源部高度总结,我们往往很快就选择用脚投票,这样也逼死他们必须高度总结,最好没有一句废话。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2个小时才讲授一个知识点的模式怎么可以与当前的学习模式相抗衡。

最后是广泛传播性。我们不否认在过去也有不少的精品课程在网上传播,但是直到最近2年才真的广泛传播,这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的网速以及上网的便捷性相关的。

上面三个理由好像只是论述了知识付费以及慕课得到广泛利用的理由,并没有回答怎么教育被平摊了。下面我将简单论述一下。

在此之前,无论你是阅读一本书还是收听一节课,相对于其他人都是一个竞争优势,因为这些内容大部分人或者至少不能同步与你享用。例如北大的讲座只有北大的学生,最多加上附近去听的人可以从中受益,而当前的一个直播或者详细的学术综述可以让几千甚至几十万的人同步从中受益。而付费课程以及慕课也是如此,去听了不再是你的优势,不去听反而成为你的劣势。这就是教育被摊平的表现之一——大家学习的资源越来越同质化与同时化。

而当前共享教育资源的高度总结性以及广泛传播性,让大多数人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更便捷,自己专研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自己落后于同龄人,这样你就被迫选择大家都选择的学习方式与途径,那么你原有的竞争力可能就此消失掉了。例如我之前有钱买书,相对于没钱买书的人就是一种优势,但是只要是出版过一年的图书,甚至是刚出版的图书,我都可以快速低价获取。再如当前如果你不参加法律资格考试辅导班,那么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不了法律资格考试的,因为大家的备考水准早已被提升了很多。这就是教育被摊平的表现之一--你不得不参加到某一同水平学习中,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被平摊。

再有就是一些总结性的资源,无论是文字版的综述还是视频版的纪录片,都让过去几年的经验积累快速便捷获取,可能一个新人不知道不少小事件的细节,但是通过阅读或者观看这些内容,我们已经可以便捷的知道过去1年、5年、40年取得成就以及起到决定性的事件以及经验教训,参与其中的人不再比不参与其中人知道的更多。知识学习也是如此,可能你花费一个月认真阅读了某本书,但是现在只要30分钟就可以把这本书里面的核心知识了解到。可能我没有你了解细节,但是对于我们面对的社会竞争需求,我一点也不比你差,甚至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比你年轻5岁。这就是教育被摊平的表现之一--社会越来越需要应用性知识,而这可以便捷获取了。

被摊平的意思不是说没有了价值,而是没有了原来的竞争力,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很可能会被比你年轻的人打败,毕竟在知识获取方面年龄与时间投入跟以前不一样了。

路对了,请保持匀速继续前行

实在抱歉,本文的写作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文章的一般逻辑以及结构布局。等到写本文的第二个主题时,可能分享给大家的异常的简短。

如果我们理解了上述教育被摊平的现实以及我们成功的秘诀为有竞争力,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那么就是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并且把它无限的放大。

就是这么的简单,但是在现实中并非这么容易实现。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上文提到的你不得不参加到某一同水平学习中,而且是不断的循环往复,如何不能意识到上述问题,只能随大流,自己当然没有竞争力了。这也是大部分只能成为过客的重要原因。

咱们以一个例子作为说明。例如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升,甚至清华大学从2019级开始普修第二外语。而不少人的英语水平还是比较一般的,这样现在在网上就有非常流行的打卡英语学习的软件或者活动,一般这样的活动持续1个月。

很多参与者的表现是刚开始积极参与,中间有点敷衍,这还是可以理解的,更可贵的是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英语水平一定有所提升啦。我们都知道身边不少人也参与了其中,这样我们的英语水平就在短期内存在被摊平的现象。不少人在结束这样的活动之后选择了坚持,不少人选择了放弃,不少人选择了参与其他同类的活动,只有极少的人选择了提升。这样他们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咱们不说选择草率参与其中选择放弃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因为这有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坚持同质化学习以及参与其他同类活动的人,我们真的要为他们难过,这部分人真的非常努力,可惜他们的努力方向有点偏了。本来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自己基本上可以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进入了学习状态,但是此时的学习水准还是相对比较低的,无论是你选择了一个同类的还是选择保持原来的航道去努力,都不可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在这一个月中,社会整体的外语水准至少你竞争者的外语水准已经提升了。

那么我们怎么做呢?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尽早找到提升的途径。例如你每天的打卡内容是一段话,那么你就不要再一个月之后还是如此了,至少应该提升到一段话吧。当然更不应该选择放弃原来的努力。我们建议你在保持现有的航道上选择匀速的前行,平静地过渡到另外一个航道上。此时切不可被同类的或者高一点点水平的活动再次吸引,让自己始终处于同一水平航道德切换中。

以上就是本文想分享的内容,写作时间较短,还没有认真的修改润色,很多例子也没有举,现在先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